距离全国统考仅有:214

宏博太奇考研,宏博太奇教育

您现在的位置: > 考研复习备考考研政治 > 2014考研政治:太奇私秘考研模拟测试(一)

2014考研政治:太奇私秘考研模拟测试(一)

2013-07-05 16:55:00 阅读:(宏博太奇考研

  单项选择题

  1.哲学上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标准,就在于是否承认( )。

  A. 世界只有一个本原

  B. 世界的可知性

  C. 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

  D. 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答案:D 解析:凡是认为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都是唯物主义的;反之,都是唯心主义的。

  单项选择题

  2.“观念的东西不外乎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这是属于( )的观点。

  A.机械唯物主义

  B.主观唯心主义

  C.辩证唯物主义

  D.唯心主义辩证法

  答案:C

  解析:意识的本质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其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

  单项选择题

  3.我们在社会实践生活中反对“一刀切”的工作方法,因为这种方法从理论上讲它是忽略了事物内部矛盾的( )。

  A.同一性

  B.斗争性

  C.普遍性

  D.特殊性

  答案:D 解析:特殊性要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

  单项选择题

  4.我国的现代化建设采取“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的方针,这样做在哲学上所依据的辩证关系的原理是( )。

  A. 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

  B. 内因和外因

  C.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D.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答案:B 解析:自力更生是内因,是我国发展的根本原因;争取外援是外因,发展的第二位原因。内因和外因辩证关系原理对于分析问题和指导实践活动具有重要意义,它是我国实行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和对外开放的重要哲学基础,所以B选项是正确选项;主要矛盾是矛盾体系中处于支配地位,非主要矛盾(次要矛盾)是处于服从地位的矛盾,与题干要求不符,A选项排除;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不仅揭示了事物联系的实在内容,而且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内在动力,与题干要求不符,C选项排除;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矛盾的普遍性即矛盾的共性,矛盾的特殊性即矛盾的个性。矛盾的共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个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与题干要求不符,D选项排除。

  单项选择题

  5.唯物辩证法的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 )

  A.方向和道路

  B.形式和状态

  C.原因和结果

  D.源泉和动力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唯物辩证法部分关于三大规律所揭示的事物变化发展的实质内容。对立统一规律揭示的是源泉和动力,质量互变规律揭示的是形式和状态,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的是方向和道路,B和D选项排除,A选项是正确选项。原因和结果是揭示事物的前后相继、彼此制约的关系范畴,C选项与题干要求不符,排除。

  多项选择题

  6.在下列命题中,包含辩证法思想的有( )

  A.“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B.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C. “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

  D.“天下之势,循则极,极则反”

  E.“荣枯代谢而弥见其新”

  答案:ABDE 解析:本题考查唯物辩证法部分关于辩证法观点的理解和运用。辩证法的观点包括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以及三大规律的所有观点。辩证法的思想很广泛,只要含有辩证法思想的就是正确选项。A是变化的观点,B是相互联系的观点,D是矛盾转化的观点,E是新陈代谢的发展观点,故A B D E都是正确选项。C是不变的观点,也就是形而上学的观点,不选。

  单项选择题

  7.广大农民在致富奔小康的过程中深刻体会到:“要富口袋,先富脑袋”。这一说法在哲学上的含义( )

  A.精神是第一性的,物质第二性的

  B.精神的力量可以变成物质的力量

  C.精神的力量可以代替物质的力量

  D.先有精神,后有物质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辩证唯物论中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的理解和运用。物质是客观实在,意识或精神、思维是对物质的能动的反映,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即先有物质,后有精神;物质不能代替精神,精神不能代替物质;通过实践,物质可以变成精神,精神可以变成物质。本题属于间接性试题。A和D选项是唯心主义观点,排除;B是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是正确选项;C是错误选项,因为物质的力量与精神的力量不能互相代替。

  多项选择题

  8.某地乡村公路边有很多柿子园。金秋时节农民采摘柿子时,最后总要在树上留一些熟透的柿子。果农们说,这是留给喜鹊的食物。每到冬天,喜鹊都在果树上筑巢过冬,到冬天也不飞走,整天忙着捕捉果树上的虫子,从而保证了来年柿子的丰收。从这个事例中我们受到的启示是( )

  A.事物之间有其固有的客观联系

  B.人们可以发现并利用规律来实现自己的目的

  C.人与自然的关系是相互利用关系

  D.保持生态系统的平衡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必要条件

  答案:ABD 解析:本题考查唯物辩证法中 普遍联系观点、人与规律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 的综合理解和运用。本题通过果农对待喜鹊的正确态度的事例来说明一系列的哲理,考查运用哲理分析具体问题的能力。A选项体现事物联系的客观普遍性观点,正确选项;B选项体现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的观点,正确选项;D选项属于自然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经常和必要条件的观点,是正确选项;C选项是错误观点,因为只有人能利用自然界,而自然界是不能利用人的。

  单项选择题

  9.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之后,开始出现了( )

  A.唯物论与唯心论的对立

  B.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对立

  C.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

  D.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对立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辩证唯物论中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中的一个观点: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彻底的唯物主义,唯物史观是马克思的伟大发现。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之前没有唯物史观,因此D是正确选项,其余A B C 三项是哲学发展过程中始终有的三方面的对立。

  多项选择题

  10.从物质和精神的关系来看,“画饼不能充饥”,这是因为( )

  A.精神与物质不具有同一性

  B.精神对物质具有相对独立性

  C.精神不能转化为物质

  D.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不等于事物自身

  E.观念的东西不能代替物质的东西

  答案:DE

  解析:本题考查辩证法唯物论部分关于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的理解及应用能力。物质决定意识,意识能动地反作用于物质。毛泽东说:“物质可以变成精神,精神可以变成物质”。马克思说:“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的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答此题,首先要按照物质和意识的关系来解读“画饼不能充饥”的含义,“画饼”属于意识、精神、观念的东西,它不能代替物质的真饼解决饥饿这种物质的需要。其次逐项审定:A否定精神和物质的同一性,错误观点,排除;B虽是正确观点,但不是“画饼不能充饥”的理由,错误选项,排除。这是最难的干扰项,因为孤立的看B本身是正确观点,但不符合题意要求。“画饼不能充饥”如同“望梅不能止渴”一样,因为不论意识有多大的能动性,也不能代替物质,如同马克思所说;C是错误观点,错误选项,排除;画饼是真饼在人脑中的反映不能等同于真饼,故D是正确选项;画饼这种观念的东西不能代替真饼这种物质的东西,故E是正确选项。

  多项选择题

  11.19世纪英国作家惠兹里特说:“一个出了书本以外一无所知的纯粹学者,必然对书本也是无知的。”与这句话在内涵上相一致的名言有( )

  A.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B.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C.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更深刻地感觉它

  D.饱经风霜的老人与缺乏阅历的少年对同一格言的理解是不同的

  答案:ABD 解析:本题考查认识过程中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及其辩证关系。本题题干中引言的意思是说,一个只知道书本知识等间接经验而没有直接经验的人,实际上也不可能真正理解书本知识。其内涵涉及认识和实践、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A和B选项都强调仅凭间接经验是不够的,还要重视直接经验,重视实践,与题干引言内涵相符,正确选项;D选项强调人生的阅历经验对于认识的重要意义,强调理性认识不仅以感性认识为基础,而且通过感性的认识来说明,感性认识丰富的老人与缺乏阅历的少年相比,对事物理解的深度是不一样的,符合题意,正确选项;C选项强调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在内容上和形式上质的区别,强调理性认识的重要性,内容正确,但与题干引言内涵不符,干扰项,排除。

  单项选择题

  12.“从物到感觉和思想” 与“从思想、感觉到物”是( )

  A.辩证法同形而上学的对立

  B.辩证唯物论与旧唯物论两条认识路线的对立

  C.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

  D.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条认识路线的对立

  答案:D 解析:“从物到感觉和思想”是唯物主义认识路线;“从思想、感觉到物”是唯心主义认识路线。

  多项选择题

  13.“真理只要再多走一小步,仿佛是向同一方向迈的一小步,真理便会变成错误”这句话意味着( )

  A.任何真理都不存在绝对的因素

  B.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

  C.真理和谬误是认识过程的两个阶段

  D.真理和谬误的对立只有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绝对的意义

  答案:BD 解析:真理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真理都是具体的有范围的,超出了一定范围就变成了谬误。

  多项选择题

  14,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 )?

  A.各种具体物质形态的共性

  B.构成一切事物的最微小粒子

  C.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

  D.可以看得见摸得着的事物

  答案:AC 解析:物质的特征是客观实在性。哲学物质概念和自然科学关于具体的物质形态概念之间是共性与个性、普遍性和特殊性、一般和个别的关系。

  单项选择题

  15.实践作为检验认识真理的标准具有不确定性,是指( )

  A.实践标准是不可靠的

  B.实践不是检验认识真理的标准

  C.实践有历史局限性,它对真理的检验是一个过程

  D.科学理论也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答案:C 解析:实践标准既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

在线客服

微信

点我咨询

联系电话

07713110323